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

被引:30
作者
陈发波
杨克诚
荣廷昭
潘光堂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变异系数;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7.04.037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2005年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7个组合的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川单13,高产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子粒深度、穗行数和出籽率与对照品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行粒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其中穗长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分析表明,高产组合间各性状变异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玉米突破性高产育种应加强种质的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并把遗传改良的重点放在穗长上。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J].
张京社 ;
杨玉东 ;
王志忠 ;
赵俊彪 .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01) :23-25
[2]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育种方向 [J].
梁新棉 .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02) :54-56
[3]   高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J].
杜茂林 ;
苟才明 ;
杨荣志 ;
吴全一 ;
蒲雪莉 ;
贺玉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S1) :15-18
[4]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J].
汤华 ;
黄益勤 ;
严建兵 ;
刘宗华 ;
汤继华 ;
郑用琏 ;
李建生 .
作物学报, 2004, (09) :922-926
[5]   玉米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J].
陈华文 .
种子, 2003, (04) :72-74
[6]   山东省中间型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选育目标的分析 [J].
史新海 ;
赵永厚 ;
赵格 ;
星耀武 ;
于福新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 (01) :42-45
[7]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梁晓玲 ;
阿布来提 ;
冯国俊 ;
李进 ;
李铭东 ;
李维鼎 ;
高慧慧 .
玉米科学, 2001, (01) :16-20
[8]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J].
史新海 ;
隋方功 ;
宋再华 ;
王广明 ;
张延胜 ;
范深问 ;
潘信芳 ;
束春德 .
作物学报, 1996, (06) :750-756
[9]  
数量遗传学[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荣廷昭等编著, 2003
[10]  
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李竞雄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