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为例

被引:82
作者
李荣西 [1 ]
席胜利 [2 ]
邸领军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岩相学; 成藏时间; 陇东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长3油层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和石膏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早成岩阶段晚期埋藏成岩过程中,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次生加大边底部和早期裂隙中,包裹体形态不规则,一般较小(多为3~8μm),为多相烃类包裹体。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晚期盆地抬升阶段,分布在晚成岩阶段的晚期裂隙、硅质胶结物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普遍含盐水,油、气、水相态边界清楚。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运移充注过程,而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过程。应用不同期次油气包裹体形成温度与储层沉积热演化史地质分析方法,确定本区油气充注运移时间约为122 M a(早白垩世),而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时间约为80 M a(晚白垩世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9+217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