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袁庆华
桂枝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2] 天津农学院 北京
[3] 天津
关键词
苜蓿; 褐斑病; PPO; POD; SO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5 [绿肥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J].
袁庆华 ;
桂枝 ;
张文淑 .
草业学报, 2002, (02) :100-104
[2]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李造哲 ;
马青枝 ;
云锦凤 ;
于卓 .
草业学报, 2001, (03) :38-41
[3]   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 [J].
袁庆华 ;
张文淑 ;
李敏 .
草地学报, 2001, (01) :21-24
[4]   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田间抗病性 [J].
南志标 ;
李春杰 ;
王赟文 ;
王彦荣 .
草业学报, 2001, (01) :26-34
[5]   苜蓿假盘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J].
袁庆华 ;
李向林 ;
张文淑 ;
不详 .
植物保护 , 2001, (01) :8-12
[6]   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J].
候天爵 ;
白儒 ;
王建锋 .
中国草原, 1986, (04) :44-45+61
[7]  
中国苜蓿[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耿华珠等编著, 1995
[8]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