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

被引:88
作者
任收麦
黄宝春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古亚洲洋; 运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近年来的古亚洲洋两侧地质和古地磁资料 ,总结华北块体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焊接的时间和位置 ,对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进行简要阐述 ,探讨了华北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的运动学特征 .早侏罗世 ,西伯利亚板块北向漂移达到高潮 ,转为南向漂移 .受其影响 ,早侏罗世期间华北块体也表现为相应的南向位移 ,但由于块体间造山带的应力消减 ,使得南向位移量产生差异 .早侏罗世以后 ,由于库拉板块的斜向俯冲 ,使得华北块体转为北向漂移 ,并产生 1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和形成中国东北巨大的弧形构造体系 .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朝与扬子板块的鉴别特征 [J].
万天丰 .
地质论评, 2001, (01) :57-63
[2]   大兴安岭南端花岗岩磁化率及其岩石学意义 [J].
毛骞 ;
孙世华 ;
张福勤 ;
王辉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 (03) :54-60
[3]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J].
黄宝春 ;
朱日祥 ;
Y.Otofuji ;
杨振宇 .
科学通报, 2000, (04) :337-345
[4]   中亚大陆一次重要的板内会聚事件 [J].
葛肖虹 .
地学前缘, 1999, (04) :330-330
[5]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J].
邵济安 ;
韩庆军 ;
张履桥 ;
牟保磊 ;
乔广生 .
岩石学报, 1999, (04) :600-606
[6]   地磁极性倒转与全球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 [J].
朱日祥 ;
刘青松 ;
潘永信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5) :1582-1589
[7]  
华北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杨振宇,马醒华,孙知明,黄宝春,周烑秀.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8]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朱日祥,杨振宇,马醒华,吴汉宁,孟自芳,方大钧,黄宝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9]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李双林 ;
欧阳自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1998, (03) :46-55
[10]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的构造热演化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牟保磊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