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法教义学审视与重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思考

被引:53
作者
阎二鹏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预备行为实行化; 形式预备犯; 实质预备犯; 法教义学;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形式预备犯无论是在结果无价值还是在行为无价值的视阈下,其处罚的正当性都面临重重危机,而实质预备犯则因其行为的定型性及对重大法益的抽象危险获得了处罚的正当性。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立法模式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所独有,但是其存在将形式预备行为及欠缺法益侵害抽象危险的预备行为实行化的"非理性"扩张因素。基于目的论解释的立场,在法教义学上应通过行为类型、犯罪形态及法益侵害类型等路径对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相关犯罪作限缩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著, 1997
[22]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23]   德国犯罪论体系对中国之启示 [J].
冯亚东 ;
邓君韬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 17 (01) :32-37
[24]   从信用卡犯罪看身份信息犯罪 [J].
林荫茂 .
政治与法律, 2008, (09) :83-89
[25]  
抽象危险犯的基础和边界[J]. 约克·艾斯勒,蔡桂生.刑法论丛. 2008(02)
[26]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否定 [J].
陈璇 .
法商研究, 2007, (04) :37-45
[27]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 [J].
黎宏 .
中国法学, 2006, (02) :160-173
[28]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 [J].
王志祥 ;
曾粤兴 .
法商研究, 2003, (01) :102-110
[29]   论背叛国家罪及其认定 [J].
钊作俊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9-13
[30]  
刑法理论探索[M]. 法律出版社 , 马克昌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