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治理的中国逻辑

被引:116
作者
王岩
魏崇辉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协商治理; 治理理论; 中国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随着"治理"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如何立足中国实际,正确把握中国协商治理的理论及实践逻辑,成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具体到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需要实现治理话语从西方到中国的转换,形成中国协商治理话语,在实践中推进中国协商治理路径。这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理论前提,中国传统治理思想及其实践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生存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存在场域,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必然主体,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客体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存在,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国家治理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形式,实现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目标,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宽容与贵和,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的评价尺度包括权威、共识、制度与法治。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指导下,根植于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诉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治理构成了当代治理理论的中国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5+204 +204-20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国外治理理论研究:进程与争鸣 [J].
田凯 ;
黄金 .
政治学研究, 2015, (06) :47-58
[2]   论协商民主的内在价值意蕴 [J].
王岩 ;
胡媛媛 .
哲学研究, 2015, (09) :96-102
[3]   治理理论的适用性、本土化与国际化 [J].
郑杭生 ;
邵占鹏 .
社会学评论, 2015, 3 (02) :34-46
[4]   论协商民主在宪法体制与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J].
马一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1) :104-122+206
[5]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 [J].
徐勇 ;
吕楠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 (01) :4-10
[6]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J].
习近平 .
求是, 2014, (01) :3-6
[7]   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 [J].
王浦劬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9 (06) :16-27
[8]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J].
何包钢 .
开放时代, 2012, (04) :23-36
[9]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J].
张成福 ;
李丹婷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2, (02) :95-103
[10]   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J].
吴建平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1) :174-19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