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Sr元素和Sr同位素特征

被引:20
作者
黄文辉 [1 ]
杨敏 [1 ]
于炳松 [1 ]
樊太亮 [1 ]
初广震 [1 ]
万欢 [1 ]
朱井泉 [2 ]
吴仕强 [2 ]
王旭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塔中地区; 碳酸盐岩; Sr元素; Sr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VG354固体同位素质谱仪对中1、中4井的25个碳酸盐岩样品做了Sr同位素测试,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塔中地区4口井共109个碳酸盐岩样品测试了Sr、Mn元素的含量.通过对Sr、Mn元素含量分析,及中1、中4井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组成分析,对比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Sr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得出了如下认识:(1)塔中地区奥陶纪87Sr/86Sr比值与全球海水Sr同位素演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随时间下降的总体趋势,这与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说明海平面变化和白云岩化作用仍然是该区海相碳酸盐岩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2)塔中地区早奥陶世的87Sr/86Sr比值与全球海水Sr同位素比值相当,说明该区早奥陶世碳酸盐岩成岩环境为正常海水,且早奥陶世87Sr/86Sr比值有单调降低的规律,说明与海平面变化有关;(3)塔中地区晚奥陶世87Sr/86Sr比值比全球海水高,其原因是白云岩化作用和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近地表水带来高87Sr/86Sr比值,且晚奥陶世87Sr/86Sr比值为整体升高的趋势;(4)塔中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中Mn元素含量变化不大,反映了塔中地区奥陶纪成岩环境主要为浅水相,但也有深水相,白云岩化对其影响不大;(5)塔中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中Sr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反映该时期该区碳酸盐岩成岩流体主要为海水,但也有混合水,白云岩主要为Ⅲ类白云岩和Ⅰ类白云岩.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J].
黄思静 ;
刘树根 ;
李国蓉 ;
张萌 ;
武文慧 ;
不详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01) :1-7
[2]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碳、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J].
江茂生 ;
朱井泉 ;
陈代钊 ;
张任祜 ;
乔广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36-42
[3]   海平面升降中的元素地球化学响应——以塔中地区奥陶纪为例 [J].
鲍志东 ;
朱井泉 ;
江茂生 ;
夏勇 .
沉积学报, 1998, (04) :3-5
[4]   西沙珊瑚礁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孙志国 ;
刘宝柱 ;
刘健 ;
蓝先洪 ;
吴建政 ;
周墨清 ;
韩春瑞 ;
业渝光 .
科学通报, 1996, (05) :434-437
[5]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李双应,金福全,王道轩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1) :55-62+33
[6]   塔北柯坪奥陶系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J].
胡明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2) :158-163
[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研究 [J].
覃建雄 ;
曾允孚 .
矿物学报, 1994, (01) :22-31
[8]  
J. M. McArthur,R. J. Howarth,T. R. Bailey.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 LOWESS Version 3: Best Fit to the Marine Sr‐Isotope Curve for 0–509 Ma and Accompanying Look‐up Table for Deriving Numerical Age[J].The Journal of Geology,2001
[9]  
Hairuo Qing,Christopher R. Barnes,Dieter Buhl,Jan Veizer.The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brachiopods and conodonts: relationships to geological ev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eval seawater[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8(10)
[10]  
R.E Denison,R.B Koepnick,W.H Burke,E.A Hetherington.Construction of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seawater 87 Sr / 86 Sr curve[J].Chemical Geology,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