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专业心理帮助有效性、归因方式与心理污名关系

被引:3
作者
秦峰鸣
高晓寒
孙宏伟
机构
[1] 潍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学生; 污名; 有效性; 归因;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5.07.015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并研究心理健康素养各构成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抽取382名初高中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测量、污名化量表、心理疾病病因观问卷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性问卷为工具。结果:1对短文主人公主要问题的识别在人口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污名化与归因(r=0.353,P<0.01)和有效性(r=-0.140,P<0.01)上也存在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内因(U=0.051,P<0.01)、外因(U=0.048,P<0.01)和有效性(U=0.050,P<0.01)对污名化有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各构成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尤其是污名化会导致中学生对专业心理帮助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引用
收藏
页码:1007 / 10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晓娟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6) :959-961
[2]   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述评 [J].
路平 .
心理研究, 2013, 6 (01) :8-13
[3]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性 [J].
王海涛 ;
李辉 ;
浦昆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1) :120-122
[4]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 [J].
王晓刚 ;
尹天子 ;
黄希庭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3) :384-393
[5]   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的关系 [J].
佐斌 ;
艾传国 .
应用心理学, 2011, 17 (04) :299-303
[6]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J].
孙晨哲 ;
武培博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11) :1352-1355
[7]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J].
张海霞 ;
张涛 .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02) :26-28
[8]   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 [J].
李强 ;
高文珺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4) :123-132
[9]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 [J].
梁宝勇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04) :577-581
[10]  
Mental illness stigma: Concepts, consequences, and initiatives to reduce stigma[J] . Nicolas Rüsch,Matthias C. Angermeyer,Patrick W. Corrigan.European Psychiatry . 200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