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被引:23
作者
钟康惠
唐菊兴
刘肇昌
寇林林
董树义
李志军
周慧文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青藏东缘; 昌都—思茅构造带; 陆内裂谷作用; 古地貌; 活动型沉积组合; 岩浆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引用
收藏
页码:1295 / 13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 [J].
钟康惠 ;
刘肇昌 ;
施央申 ;
李凡友 ;
舒良树 .
地质学报, 2004, (01) :36-43
[2]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J].
王成善 ;
李祥辉 ;
胡修棉 .
地质学报, 2003, (01) :16-24
[3]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新解 [J].
帅开业 .
地学前缘, 2000, (04) :380-380
[4]   景谷盆地上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J].
蒲勇 ;
赵霞飞 .
云南地质, 1999, (01) :68-72
[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地体-裂谷构造与演化 [J].
刘肇昌 ;
李凡友 ;
钟康惠 .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7, (01) :9-16
[6]   试论云南兰坪-思茅地洼构造的时代及其发展与演化 [J].
段嘉瑞 ;
何绍勋 ;
王幼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2, (01) :103-104
[7]  
西藏东部特提斯地质.[M].王建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8]  
兰坪-思茅盆地铜矿床.[M].阙梅英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9]  
滇西陆内裂谷与造山作用.[M].何科昭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10]  
云南岩相古地理图集.[M].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