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产业网络的经济分析——一个简单的成本效益模型

被引:5
作者
李广明 [1 ]
黄有光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蒙纳士大学经济系
关键词
区域生态产业网络; 经济分析; 成本效益模型; 区域半径;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0.02.001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基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区域生态产业网络带来的效益主要是,从排放的废弃物中回收的有价组分的市场价值、减少开采而保存节省的自然资源的市场价值和稀缺租金(或市价以外的机会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而获得保护的环境价值,以及节省的土地和其他成本等,对参与企业来说可以获得政府优惠政策(如在税收方面)或补贴、金融支持等收益;产生的主要成本则体现在废弃物的堆放、仓储和交通运输成本、废弃物的收集、分拣和加工成本、废弃物加工产生的二次污染成本、参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生态产业网络的设备投资折旧与运营维护成本等。区域较大后,总边际效益将随着生态产业网络的区域半径增大而减少,总边际成本则呈现递增的走势。生态工业网络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上述总成本总效益的均衡,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都将反映其中。最优区域生态产业网络的区域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能源价格、道路运输条件、废弃物毒性、环境损害特征常数以及所收集的废弃物数量或运载量,而企业之间的诚信合作关系构建的难度、信息透明度、交易成本、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等也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产业共生的“技术创新悖论”——兼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效率改进 [J].
郭莉 ;
Lawrence Malesu ;
胡筱敏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0) :58-63
[2]   循环经济—经济可循环度及其实现条件 [J].
郭庆方 .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02) :108-113
[3]   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生态工业网络的思考——以中山市为例 [J].
曹英姿 ;
潘伟斌 ;
黄勇华 .
四川环境, 2006, (05) :118-122
[4]   副产品交换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丽峰 ;
赵丹丹 ;
宋永辉 .
生态经济, 2005, (10) :64-65+73
[5]   我国制造企业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分析 [J].
邓云 ;
周德群 ;
李旭 ;
王辉 .
工业技术经济, 2005, (07) :46-48+60
[6]   虚拟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环境及运行条件研究 [J].
韩天锡 ;
兰友根 ;
不详 .
兰州学刊 , 2004, (06) :134-136
[7]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 [J].
郭莉 ;
苏敬勤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08) :73-77
[8]   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进展 [J].
李有润 ;
沈静珠 ;
胡山鹰 ;
陈定江 .
化工学报, 2001, (03) :189-192
[9]  
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金涌等主编, 2003
[10]   Industrial ecosystems? The use of tropes in the literature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co-industrial parks [J].
McManus, Phil ;
Gibbs, David .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8, 32 (04) :52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