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

被引:5
作者
姜晓萍
黄静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成都; 统筹城乡; 还权赋能; 全面现代化; 治理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7 [地方政治];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2003年以来,成都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社会公平化为取向,以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基层治理机制和公共服务制度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成都经验"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宏观背景下,缓解个人与国家、权利和权力、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之间巨大张力的体现"平衡"原则的改革方案,为国家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治理制度转型积累了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102+177 +17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后改革时代的关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J].
白永秀 .
经济学家, 2010, (08) :84-89
[3]   让农民的住宅进入市场 [J].
李培林 .
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3) :8-9
[4]   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 [J].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
周其仁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2) :54-92+5
[5]   成都模式的理论分析 [J].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 ;
厉以宁 ;
蒙代尔 ;
蒲宇飞 .
经济研究参考, 2010, (15) :5-11
[6]  
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J]. 马骏.公共行政评论. 2010(01)
[7]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6) :99-110+207
[8]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J].
厉以宁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5-11
[9]   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 [J].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8, (01) :21-32
[10]  
五审物权法草案:直面社会关注问题——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康生谈物权法草案[J]. 彭东昱.中国人大. 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