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快速波动的模式与成因

被引:8
作者
管清玉 [1 ]
潘保田 [1 ]
邬光剑 [2 ]
高红山 [1 ]
李琼 [1 ]
苏怀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与过程实验室
关键词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气候波动; 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3.015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同样存在千年—百年尺度上的快速波动。所不同的是,西面的沙沟剖面对这些快速气候波动的反应比东面的王官剖面敏感。结合末次冰期中国黄土记录的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西向东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幅度逐渐变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门峡王官与武威沙沟黄土记录中的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期的暖性回返事件 [J].
管清玉 ;
潘保田 ;
高红山 ;
王均平 ;
苏怀 ;
李琼 .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04) :1-5
[2]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J].
吕连清 ;
方小敏 ;
鹿化煜 ;
韩永翔 ;
杨胜利 ;
李吉均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4, (11) :1091-1098
[3]   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 [J].
杨小平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25-30
[4]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J].
姚檀栋 ;
徐柏青 ;
蒲健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1, (S1) :287-294
[5]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末次冰期晚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J].
张成君 ;
陈发虎 ;
王琪 ;
施祺 ;
孙维贞 .
沉积学报, 2000, (04) :646-650
[6]   河西走廊末次冰期芒硝和砂楔与古气候重建 [J].
王乃昂 ;
王涛 ;
高顺尉 ;
史正涛 ;
胡刚 .
地学前缘, 2000, (S2) :59-66
[7]   末次冰期南京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GRIP冰芯对比 [J].
汪永进 ;
吴江滢 ;
吴金全 ;
穆西南 ;
许汉奎 ;
陈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33-539
[8]   新疆伊犁地区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 [J].
叶玮 ;
董光荣 ;
袁玉江 ;
马英杰 .
科学通报, 2000, (06) :641-646
[9]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J].
施雅风 ;
刘晓东 ;
李炳元 ;
姚檀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4) :1475-1480
[10]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J].
刁桂仪 ;
文启忠 .
地质地球化学, 1999, (01)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