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措勤盆地北缘麦堆构造混杂岩带及变质超基性岩

被引:2
作者
马润则
陶晓风
刘登忠
石和
胡新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措勤; 麦堆; 构造混杂岩带;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麦堆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措勤盆地的北缘,由性质不同的各种构造岩片组成,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多期变形明显。其中的变质超基性岩岩片宽数米—数十米不等,经历了强烈的蛇纹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变质超基性岩虽然化学成分变化很大,但仍具较高的MgO、Cr、Co、Ni含量和m/f比值,属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是残余地幔的组成部分。该带变质超基性岩及其伴生硅质岩应属蛇绿岩构造残片,是麦堆构造混杂岩的一部分,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有关,是早中侏罗世弧后或弧间小洋盆环境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藏北阿索构造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唐峰林 ;
黄建村 ;
罗小川 ;
黄传冠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3) :245-250
[2]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J].
王立全 ;
朱弟成 ;
潘桂棠 .
地质通报, 2004, (Z1) :413-420
[3]   西藏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一个新的多岛弧盆系统的厘定及意义 [J].
郑有业 ;
许荣科 ;
何来信 ;
龚全胜 ;
茨邛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1) :13-20
[4]  
东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演化模式[J]. 潘桂棠,陈智樑,李兴振,徐强,江新胜.岩相古地理. 1996(02)
[5]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J].
李兴振,许效松,潘桂棠 .
岩相古地理, 1995, (04) :1-13
[6]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