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见字如面》中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基于“仪式观”的视角
被引: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诗逸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瑞娟
机构
:
[1]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来源
:
戏剧之家
|
2019年
/ 27期
关键词
:
个体记忆;
集体记忆;
仪式观;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222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见字如面》是一档以阅读、点评书信为主的文化类情感节目,它从书信的个体记忆出发,讲述个人情感经历、唤醒怀旧情绪、展现历史镜像、启迪现世思考。作为一档节目,其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仪式,其艺术形式也具有仪式化的特征:通过内容环节和舞台符号形成的仪式感,重塑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正向的、具有信仰性质,对其重塑的可以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以达到序化社会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情感能量与社会效用——以《朗读者》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殷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子钰
[J].
今传媒,
2018,
26
(09)
: 13
-
15
[2]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
吴思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吴思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佳宝
[J].
今传媒,
2018,
26
(07)
: 121
-
123
[3]
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霜
[J].
今传媒,
2018,
26
(03)
: 74
-
76
[4]
中国记忆的伦理学向度——对记忆危机的本土化再思考
赵静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赵静蓉
[J].
探索与争鸣,
2013,
(12)
: 77
-
81
[5]
作为文化的传播.[M].(美)詹姆斯·W.凯瑞(JamesW.Carey)著;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
[6]
社会如何记忆.[M].(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1
→
共 6 条
[1]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情感能量与社会效用——以《朗读者》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殷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子钰
[J].
今传媒,
2018,
26
(09)
: 13
-
15
[2]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
吴思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吴思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佳宝
[J].
今传媒,
2018,
26
(07)
: 121
-
123
[3]
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霜
[J].
今传媒,
2018,
26
(03)
: 74
-
76
[4]
中国记忆的伦理学向度——对记忆危机的本土化再思考
赵静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赵静蓉
[J].
探索与争鸣,
2013,
(12)
: 77
-
81
[5]
作为文化的传播.[M].(美)詹姆斯·W.凯瑞(JamesW.Carey)著;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
[6]
社会如何记忆.[M].(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