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城市—区域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被引:11
作者
仝德
戴筱頔
李贵才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域; 形成机制; 国际经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全球化竞争导致区域角色比国家更重要,以全球城市及其腹地有机联系形成的全球城市—区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成为较具实力的城市—区域及其他各类城市联盟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纽约大都市区、伦敦都市圈和日本首都圈三大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概括出全球城市—区域的四大共性特征:(1)中心城市的高等级性;(2)内部联系的紧密性;(3)所属国家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撑性;(4)地理区位及软环境条件的优越性。基于此,提出我国要构建全球城市—区域,可在中心城市地位提升、自身经济结构转型、空间组织模式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和文化基础建设,以及人居和产业发展空间环境营造等五方面借鉴国际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球城市.[M].(美)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  
城市地理学.[M].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
[3]   大都市带理论的发生背景、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价值理念 [J].
盛蓉 .
艺术百家, 2011, (06) :62-69+18
[4]   “都市区”概念辨析 [J].
孟晓晨 ;
马亮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09) :36-40
[5]   大都市圈与空间规划:国际经验 [J].
张纯 ;
贺灿飞 .
国际城市规划 , 2010, (04) :85-91
[6]   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 [J].
于蕾 ;
仝德 ;
邓金杰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1) :54-59
[7]   关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研究的论争及近今进展述评 [J].
史育龙 ;
周一星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S1) :160-166
[8]   大都市圈发展经济整合机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J].
王圣军 .
创新, 2008, (03) :57-59
[9]   全球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基础 [J].
周振华 .
天津社会科学, 2007, (01) :67-71+79
[10]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J].
方创琳 ;
宋吉涛 ;
张蔷 ;
李铭 .
地理学报, 2005, (05) :82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