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区域互动研究

被引:3
作者
肖寒 [1 ]
姜清源 [2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2]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沈阳经济区; 灰色关联度; 城市流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分别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下属城市的产业结构同构现象比沈阳经济区明显;除大连市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普遍偏低;哈大铁路沿线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明显高于辽宁省内其他地市。通过综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内部关联度,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统筹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证明了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路径.[D].张丹.辽宁师范大学.2012, 08
[2]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长中的经济与环境协调问题 [J].
关伟 ;
代涛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3) :423-427
[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构想 [J].
李靖宇 ;
吴超 ;
陈医 ;
詹龙 .
决策咨询, 2012, (04) :23-29
[4]   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区位熵灰色关联研究 [J].
蔡磊 ;
李广明 .
产经评论, 2012, 3 (03) :65-75
[5]   “十二五”时期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J].
周园 ;
马廷玉 .
辽宁经济, 2011, (08) :18-20
[7]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互动发展 [J].
宋志明 .
党政干部学刊, 2011, (06) :48-50
[8]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J].
韩增林 ;
郭建科 ;
杨大海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41-747
[9]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互动发展 [J].
张菁 .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5) :43-45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聚研究 [J].
何艳 ;
黄涛 .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03)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