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院前和院内延迟溶栓急救急性卒中患者的原因与临床效果,为推广溶栓急救提供参考。方法:急性脑卒中160例表现为院前延迟溶检急救的有100例(对照组),表现为院内延迟溶栓急救的为80例(观察组),两组都采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两组院前和院内延迟溶检急救的原因,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与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表现多为22点到早上6点发病,120到达时间比较慢;观察组表现多为院内处理时间慢。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24小时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的水平均有升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在治疗后2小时、24小时、7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的幅度逐浙加大。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安全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时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IL-6、TNFα水平,降低NIHSS评分,同时安全性好。为此为提高溶检治疗率,应教育患者发病后尽快到达有条件进行溶栓的医院,完善医院内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