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和院内延迟溶栓急救急性卒中患者的研究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俊枝
李燕
机构
[1] 陕西省西安第九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院前延迟溶栓; 院内延迟溶栓; 急性卒中; IL-6; TNFα; NIHSS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和院内延迟溶栓急救急性卒中患者的原因与临床效果,为推广溶栓急救提供参考。方法:急性脑卒中160例表现为院前延迟溶检急救的有100例(对照组),表现为院内延迟溶栓急救的为80例(观察组),两组都采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两组院前和院内延迟溶检急救的原因,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与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表现多为22点到早上6点发病,120到达时间比较慢;观察组表现多为院内处理时间慢。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24小时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的水平均有升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在治疗后2小时、24小时、7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的幅度逐浙加大。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安全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时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IL-6、TNFα水平,降低NIHSS评分,同时安全性好。为此为提高溶检治疗率,应教育患者发病后尽快到达有条件进行溶栓的医院,完善医院内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525 / 15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毕齐 ;
张茁 ;
张微微 ;
李琴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11) :996-999
[2]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刘尊敬 ;
杨期东 ;
刘运海 ;
黄晓松 ;
张宁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3) :326-329
[3]   脑血管病患者急症就诊时间和院前延误的原因调查 [J].
田有勇 ;
张苏明 ;
方思羽 ;
张旻 ;
潘邓记 .
医学与社会, 1998, (06) :16-18
[4]  
医学分子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高天祥, 1999
[5]   Time to admiss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J].
Agyeman, O ;
Nedeltchev, K ;
Arnold, M ;
Fischer, U ;
Remonda, L ;
Isenegger, J ;
Schroth, G ;
Mattle, HP .
STROKE, 2006, 37 (04) :96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