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定日地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的生物古海洋事件

被引:8
作者
赵文金
万晓樵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生物古海洋事件; 白垩纪中期; 定日; 藏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藏南定日地区在白垩纪中期发育一套浅灰色 深灰色的以钙质页岩、泥灰岩及微晶灰岩为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 ,岩石中除含较高的粘土矿物及陆源石英矿物颗粒以外 ,还含有十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依据浮游有孔虫Helvetoglobotruncanapraehelvetica的首次出现将C T界线置于样品 992 2及 992 3之间 ,该界线位于Whiteinellaarchaeocretacea化石带之中。通过定量分析 ,该区有孔虫的丰度、分异度以及浮游与底栖有孔虫比率、具旋脊与不具旋脊有孔虫的比率等指标在剖面纵向上表现出 3个明显的演化阶段 ,即Rotaliporacushmani带上部、W .archaeocre tacea带及H .helvetica带下部 ,有孔虫动物群的变化特征完整地记录了C T界线附近古海洋事件的全过程。该次事件中 ,碳稳定同位素δ1 3 C值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变化———正向偏移 ,元素地球化学U、Th及K的丰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其丰度值均比标准平均值偏高。所有这些特征均是在全球洋脊迅速扩张这一背景下海平面发生剧烈变化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西藏岗巴上白垩统的新认识 [J].
万晓樵 ;
赵文金 ;
李国彪 .
现代地质, 2000, (03) :281-285
[2]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英文) [J].
钟石兰 ;
周志澄 ;
H.WILLEMS ;
章炳高 ;
祝幼华 .
古生物学报, 2000, (03) :313-323
[3]   全球洋底增生构造及其演化 [J].
马宗晋 ;
李存梯 ;
高祥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57-165
[4]   西藏岗巴白垩纪中期微体生物群与古海洋事件 [J].
万晓樵,阴家润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6, (01) :43-56
[5]  
地球演化[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盖保民著, 1996
[6]  
古海洋学概论[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