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1
作者
牛海青 [1 ]
陈世悦 [1 ]
张鹏 [2 ]
鄢继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二叠系; 储集层; 储集物性; 孔隙结构; 综合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40余口钻井的岩石学资料,较系统地描述了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岩、白云(质)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4大类。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碎屑岩储集层以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压裂缝最为发育;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发育裂缝,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则主要为气孔和裂缝,火山岩储集层在乌夏地区分布较少,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二叠系储集层孔隙结构均属小孔细喉、微孔微细喉、微孔微喉,储集性能中等—差,整体为中、低孔渗储集层。研究认为岩性、粒度、成岩压实、溶蚀及破裂作用是本区储集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性、粒度主要影响储集层性质;压实作用是孔隙损失的主控因素,平均压实减孔量高达23.65%;溶蚀及破裂作用则对改善储集层物性起重要作用;断裂活动也使断裂带附近储集层物性发生明显的改善。根据储集层储集性能及其控制因素,将储集层划分为5种类型,乌夏地区以Ⅲ、Ⅳ、Ⅴ类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