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异

被引:21
作者
王俊 [1 ]
刘文兆 [1 ]
胡梦珺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变异; 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241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2002—2005年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水分剖面呈倒"L"型,水分最低点出现在1.0m深处.表层(00.2m)和下层(2.4m以下)土壤水分年际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季节间的显著差异则表现在土壤表层和中层(1.02.4m);干旱年的降水不足显著提高了中、下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而丰水年的降水补充作用则显著降低了上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对中、下层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不大.坡向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地利用类型,坡位的影响最小.在干旱年或每年雨季开始时,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弱,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则随之增强;在丰水年或每年雨季结束时,土地利用类型只对上层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小于坡向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41 / 12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张希来 ;
孟庆华 .
生态学杂志, 2007, (01) :100-107
[2]   雨强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的影响 [J].
李毅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2271-2276
[3]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分析 [J].
张北赢 ;
徐学选 ;
白晓华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2) :96-99
[4]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效应 [J].
张北赢 ;
徐学选 ;
刘江华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6) :5-9
[5]   黄土区荒草地和裸地土壤水分的循环特征 [J].
陈洪松 ;
邵明安 ;
王克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53-1857
[6]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尺度生态建设的水文响应研究 [J].
徐学选 ;
刘文兆 ;
王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2) :155-157
[7]   黄土半干旱区坡地土壤水分、养分及生产力空间变异 [J].
潘成忠 ;
上官周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061-2066
[8]   AR模型在土壤水分动态模拟中的应用 [J].
刘洪斌 ;
武伟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山地学报, 2004, (01) :121-125
[9]   中连川小流域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的关系 [J].
史竹叶 ;
刘文兆 ;
郭胜利 ;
李凤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101-104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横断面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J].
刘文兆 ;
胡梦珺 ;
侯喜禄 ;
李凤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