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耕层构造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聂良鹏 [1 ,2 ]
郭利伟 [1 ]
牛海燕 [3 ]
魏杰 [3 ]
李增嘉 [1 ]
宁堂原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2] 民权县农业局
[3] 滕州市农业局
关键词
轮耕; 小麦–玉米两熟制; 耕层构造; 产量;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不同轮耕模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耕层构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2009年小麦季开始至2012年玉米生长季结束连续3个种植周期设置小麦季免耕、深松或翻耕+玉米季免耕或深松的6种耕作模式组合,研究其对农田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含量、作物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玉米季深松大幅度提高0~40 cm土壤的周年总孔隙度,小麦季深松或翻耕改善了土壤孔隙状况。小麦季耕作和玉米季耕作的交互效应是各层次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决定因素,而玉米季耕作的独立效应是土壤各层次非毛管孔隙度的决定因素。小麦季深松和翻耕促进小麦生育后期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深松较翻耕和免耕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升高。玉米季深松比免耕提高了玉米在灌浆阶段对水分的吸收,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对后茬小麦有积极作用。从全年产量与品质看,6种耕作模式组合中,全年两季深松效果最佳,其次是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这两种轮耕模式均适合在华北平原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21] Root growth, soil water content and yield of barley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on two soils in semiarid conditions[J] .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1 (1)
  • [22] Changes of surface, fine pore and variable charge properties of a brown forest soil under various tillage practices[J] . Grzegorz Józefaciuk,Attila Muranyi,Alicja Szatanik-Kloc,Csilla Farkas,Csaba Gyuricza.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1 (3)
  • [23] Effects of tillage practices and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crop yield and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Feng Y,Ning T,Li Z,Han B,Han H,Li Y,Sun T,Zhang X.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 2014
  • [24]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何进
    李洪文
    高焕文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 62 - 67
  • [25] Potential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A Review of Global Long-Term Studies[J]. W.B.HOOGMOED,O.OENEMA,U.D.PERDOK.Pedosphere. 2006(05)
  • [26] 辽西易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
    张雯
    侯立白
    张斌
    王国骄
    蒋文春
    贾燕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 149 - 153
  • [27] 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刘立晶
    高焕文
    李洪文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3) : 70 - 73
  • [28] 土壤紧实度变化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贺明荣
    王振林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4) : 649 - 654
  • [29]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海林
    秦耀东
    朱文珊
    [J]. 土壤, 2003, (02) : 140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