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汉——洞庭平原围湖垦殖与留湖调蓄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3
作者
金伯欣
机构
[1] 华中师院地理系
关键词
调蓄能力; 卫星相片; 洞庭平原; 湖盆; 围湖垦殖; 湖泊地貌; 湖区; 排水泵站; 江汉; 湖水面积;
D O I
10.19603/j.cnki.1000-1190.1978.02.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辽阔的江汉——洞庭平原,婴育于古云梦泽,江汉——洞庭平原开发的历史,就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不断与水争田的历史。广大潮区,通过千百年的垦建,才成为今日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是,随着千百年的围湖垦殖,逐渐改变与破坏了地理环境结构的平衡,引起了蓄垦之间与渔农之间一系列矛盾。因此,研究该区围湖垦殖与留湖调蓄问题,对于在平原湖区,正确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湖区垦殖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蓄垦之间,渔农之间等矛盾,并就合理利用尚剩的湖泊水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J].
林承坤 ;
陈钦峦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5, (01) :9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