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增阶梯电价的分档电量政策评价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3
作者
刘自敏 [1 ,2 ,3 ]
李兴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3]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递增阶梯电价; 分档电量; 反事实场景; 门槛;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7.07.012
中图分类号
F426.6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中国各地递增阶梯电价分档电量的制定情况,探讨了各地阶梯分档电量设置的合理性,进而对不合理之处进行归类,并提出了分档电量机制的再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描述了中国各地分档电量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基于CFPS数据,通过反事实场景的构建,使用截面门槛模型及Stone-Geary函数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各地第一、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理论值。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所有地分档电量的整体结构都需要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大多数地区第一阶梯分档电量均需提升但幅度相对较小,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设置需要首先分离出与居民生活无关的用电量,再根据本地特点谨慎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 Bruce E. Hansen.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1999 (2)
[12]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A Survey[J] .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75 (1)
[13]  
To what electricity price do consumers respond? Residential demand elasticity under increasing-block pricing. Borenstein S. . 2009
[14]   基于变密度聚类的居民阶梯分段电量制定方法 [J].
黄海涛 ;
张粒子 ;
乔慧婷 ;
杜宁 .
电网技术, 2010, 34 (11) :111-116
[15]   日韩居民阶梯电价经验与启示 [J].
李成仁 ;
余嘉明 .
能源技术经济, 2010, 22 (07) :56-61
[16]   关于阶梯电价的研究 [J].
刘树杰 ;
杨娟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 (03)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