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20
作者
韩海涛
刘继顺
董新
欧阳玉飞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因; 温泉斑岩型钼矿; 西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温泉钼矿位于甘肃省武山县温泉乡陈家大湾,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段,是2000年后发现并正在勘查的斑岩型钼矿床。含矿的温泉岩体为中浅成侵入杂岩体,从海西期到燕山期有四期10次侵入。主体相为印支期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早期的花岗斑岩穿插于主体相中,花岗斑岩与矿化密切相关,矿(化)体产出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和附近的围岩中。地表矿化呈脉状零星分散、不连续,品位低。共圈出矿(化)体40条,在地表下20~50m深处矿化连成一体,构成面型矿化。已经控制矿体范围近0.3km2,南北长近800m,东西实际控制宽400m,控制厚度最大445m,最小37m。钼矿体主要由充填于各向原生节理、裂隙中的相互平行或网状含钼石英细脉组成,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围岩蚀变较弱。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入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214±7.1Ma,属斑岩型钼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 [J].
侯增谦 .
地学前缘, 2004, (01) :131-144
[2]   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李永军 ;
高占华 ;
李英 ;
李注苍 ;
刘志武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4) :43-49
[3]   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 [J].
肖庆辉 ;
邢作云 ;
张昱 ;
伍光英 ;
童劲松 .
地学前缘, 2003, (03) :221-229
[4]   金堆城超大型钼矿床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及成矿流体来源 [J].
孙晓明 ;
任启江 ;
杨荣勇 ;
徐兆文 ;
刘孝善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2) :16-21
[5]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J].
黄典豪,吴澄宇,杜安道,何红蓼 .
矿床地质, 1994, (03) :221-230
[6]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黄典豪 ;
吴澄宇 ;
聂凤军 .
矿床地质, 1987, (03) :22-34
[7]  
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牟保磊编著, 1999
[8]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刚等 编著, 1989
[9]  
Re-Os isotopic dating of molybdenites in the Xiaoliugou W (Mo)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 Mao Jingwen,Zhang Zhaochong,Zhang Zuoheng,Du Andao.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