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试论中国大陆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特征
被引:11
作者
: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罗志立
田作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田作基
徐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徐旺
机构
:
[1]
成都理工学院
[2]
石油勘探与开发科学研究院
来源
:
石油学报
|
1997年
/ 01期
关键词
:
中国,大陆,石油资源,勘探评价,缝合带,构造演化,特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E17 [油气田区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从目前勘探现状、盆地成因、产层的主要时代等因素分析,中国大陆含油盆地可划为从依兰—伊通—渤海湾—江汉盆地群构成的经向带,和从准噶尔—二连—松辽盆地群组成的纬向带,二者共拥有中国石油总产量的94%和总储量的99%。因而我们分别称为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本文从中国板块构造演化、成盆构造背景和成藏条件等因素,分析了经、纬向石油富集带的共性和个性,并与国内二类三种含油气大地构造单元对比,认为纬向油气富集带具有最有利的石油勘探前景,建议列为“九五”期间中国大陆石油勘探的重点地区,其中应特别加强准噶尔盆地,沙漠区的勘探力度,可望找到特大型油田。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试论松辽盆地新的成因模式及其地质构造和油气勘探意义
[J].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罗志立
;
姚军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姚军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01)
:1
-10
[2]
中国海域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与裂谷型含油气盆地演化系列
[J].
张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恺
;
张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清
;
姚慧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姚慧君
;
高明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高明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4)
:353
-364+452
[3]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演化与石油地质
[J].
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童崇光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4)
:1
-11
[4]
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肖序常,汤耀庆主编, 1991
←
1
→
共 4 条
[1]
试论松辽盆地新的成因模式及其地质构造和油气勘探意义
[J].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罗志立
;
姚军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姚军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01)
:1
-10
[2]
中国海域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与裂谷型含油气盆地演化系列
[J].
张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恺
;
张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张清
;
姚慧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姚慧君
;
高明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高明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4)
:353
-364+452
[3]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演化与石油地质
[J].
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童崇光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4)
:1
-11
[4]
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肖序常,汤耀庆主编, 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