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利益输送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河北担保圈的案例研究

被引:74
作者
万良勇 [1 ]
魏明海 [2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担保圈; 金融生态; 利益输送; 信贷资源; 配置效率;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9.05.003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河北担保圈的形成动因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大股东利益输送需求是河北担保圈形成的内在动因,而我国失衡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更深层的制度性因素。其中,地方政府基于本位主义的信贷资源掠夺动机、商业银行迫于政府干预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的非市场化运作以及监管机构独立性的制度性缺失共同构成了河北担保圈形成的制度性根源。本文揭示了转型时期失衡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典型作用路径,凸显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6+46+187 +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长期“双高”现象之谜:债务融资、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特征的影响——基于上海科技与东盛科技的案例分析 [J].
戴璐 ;
汤谷良 .
管理世界, 2007, (08) :129-139
[2]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评估 [J].
郑志刚 ;
范建军 .
金融研究, 2007, (06) :53-62
[3]   民营上市公司所有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基于阳光集团的案例研究 [J].
吕长江 ;
肖成民 .
管理世界, 2006, (10) :128-138
[4]   大股东的支撑行为与隧道行为——基于托普软件的案例研究 [J].
张光荣 ;
曾勇 .
管理世界, 2006, (08) :126-135+172
[5]   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J].
徐诺金 .
金融研究, 2005, (11) :31-38
[6]   金融生态与资金配置效率的一个微观解释:自贡案例研究 [J].
萧安富 ;
徐彦斐 .
金融研究, 2005, (06) :154-163
[7]   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 [J].
巴曙松 ;
刘孝红 ;
牛播坤 .
金融研究, 2005, (05) :25-37
[8]   试论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 [J].
曾康霖 .
金融研究, 2005, (04) :12-15
[9]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 [J].
王琨 ;
肖星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2) :27-33
[10]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