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川基流量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探讨

被引:25
作者
王雁林 [1 ]
王文科 [1 ]
钱云平 [2 ]
段磊 [1 ]
杨泽元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地下水; 基流量; 演化规律; 驱动因子;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川基流量是指地下水补给河川径流的水量。论文首次对黄河河川基流量50年来的时空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河川基流量约占黄河河川径流量的44%,黄河河川基流量对维持健康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干支流河川基流量50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支流基流量变化可划分为双峰型、单峰型、直线下降型3种类型,干流区间基流量主要减少在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河川基流量具有维持河川径流、维护河流生态、湖泊以及表生生态植被良性发展等多种功能,河川基流量衰减导致湖泊萎缩、表生植被退化、加剧黄河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通过对驱动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降水量是维持河川基流量的主要来源,其变化影响黄河河川基流量变化趋势。人类活动是黄河河川基流量驱动因子中最活跃的因子,基流量衰减最明显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因此维持健康的黄河必须要对黄河基流量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J].
王文科 ;
孔金玲 ;
段磊 ;
王雁林 ;
马雄德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4, (S1) :23-33
[2]   黄河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 [J].
夏军 ;
王中根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3, (04) :534-541
[3]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 [J].
万力 ;
曹文炳 ;
周训 ;
胡伏生 ;
李志明 ;
许伟林 .
地质通报, 2003, (07) :521-526
[4]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沈珍瑶 ;
杨志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88-197
[5]   黄河流域环境对水资源开发承受力的思考 [J].
尹国康 .
地理学报, 2002, (02) :224-231
[6]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侯春梅 ;
张志强 ;
刘小伟 ;
李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S1) :52-54
[7]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建议 [J].
石建省 ;
张发旺 ;
秦毅苏 ;
李瑞敏 ;
叶浩 ;
刘祖植 ;
安立忠 ;
裴捍华 ;
郭振中 ;
赵云章 ;
王彦俊 .
地球学报, 2000, (02) :114-120
[8]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发前景 [J].
姜淑云 ;
刘秀娟 ;
王德霞 .
人民黄河, 1990, (01) :8-12+18
[9]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林学钰,王金生等著, 2006
[10]  
关中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可再生维持途径[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王文科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