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被引:13
作者:

柏道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贾宝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王先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来源:
关键词:
高原隆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径迹年龄海拔高程法;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 ,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 ,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 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 ,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的“径迹年龄 海拔高程法” ,即以同一参考质点 (样品点 )在不同时期的海拔高程差作为绝对抬升量 ,以绝对抬升量除以时间得出隆升速率。本文讨论了改进后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合理性。鉴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与幕式作用特征 ,多数情况下FT年龄可能大致代表构造抬升与剥露事件的年代。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J]. 中国地质, 2003, (03) : 240 - 246柏道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孟德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刘耀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马铁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 [2] 可可西里东部地区的夷平面与火山年代[J].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 397 - 405李炳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红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3]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盆-山构造形成时代[J]. 地球学报, 2002, (04) : 289 - 294吴珍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江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中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张淑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4] 新疆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I地层学与岩石学证据[J]. 沉积学报, 2002, (02) : 274 - 281郑洪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实验室KatherineButch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实验室ChrisPowell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实验室
- [5]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J]. 地理学报, 2002, (03) : 267 - 274高全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陶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崔之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洪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
- [6]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J]. 地质学报, 2002, (02) : 191 - 19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王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王二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7] 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01) : 61 - 70李炳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岩体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的热年代学分析[J]. 地质学报, 2001, (04) : 468 - 476吴珍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江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周继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李冀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9]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J]. 地质学报, 2001, (04) : 459 - 467+582金小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炳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留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10]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 381 - 391李吉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方小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友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