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33
作者
柏道远
孟德保
刘耀荣
马铁球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缘; 构造隆升; 磷灰石; 裂变径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3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反映出阿尔金地块白垩纪末(69.5±2.9)Ma、昆仑山前山地带和昆仑山后山地带(高原区北缘)上新世晚期(4.2±0.8)Ma和(3.9±0.6)Ma、早更新世中期(1.66±0.31)Ma等3次构造抬升事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样品的古埋深及据前人有关资料推测的古地表高程,换算出样品的古海拔高程,再由高程差得出绝对构造抬升量,绝对抬升速率为绝对抬升量与时间(裂变径迹年龄)差之比。计算结果:阿尔金山北缘69Ma以来总共抬升了4940m,平均抬升速率为0.072mm/a。昆仑山前山地带4.1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了1380m,平均抬升速率为0.55mm/a;1.66Ma以来总共抬升了4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2.49mm/a。昆仑山后山地带3.8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量约为1500m,平均抬升速率为0.70mm/a;1.66Ma以来总共抬升量约为5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3.19mm/a。结合有关阶地特征及年龄,推算出21ka左右的晚更新世末以来昆仑山后山的抬升速率可能达11mm/a。昆仑山后山地带较前山地带4Ma以来相对抬升了1120m,二者的平均隆升速率比约为1.2。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研究
    李炳元
    潘保田
    [J]. 地理研究, 2002, (01) : 61 - 70
  • [2]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李吉均
    方小敏
    潘保田
    赵志军
    宋友桂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 381 - 391
  • [3]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李吉均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 3 - 5
  • [4] 第三纪青藏高原面高程与古植被变迁
    魏明建
    王成善
    万晓樵
    伊海生
    [J]. 现代地质, 1998, (03)
  • [5]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李吉均
    方小敏
    [J]. 科学通报, 1998, (15) : 1569 - 1574
  • [6] 矿物裂变径迹年龄与青藏高原隆升速率研究
    江万
    莫宣学
    赵崇贺
    郭铁鹰
    张双全
    [J].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1) : 15 - 20
  • [7]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崔之久
    高全洲
    刘耕年
    潘保田
    陈怀录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 378 - 386
  • [8]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与青藏高原隆升
    吴锡浩
    安芷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2) : 103 - 110
  •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文世宣
    张青松
    王富葆
    郑本兴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 [10]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