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微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连续漩涡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车学科
聂万胜
周朋辉
何浩波
田希晖
周思引
机构
[1] 装备学院航天装备系
关键词
双频率亚微秒脉冲;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连续漩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V416 [航天器地面试验];
学科分类号
082504 ;
摘要
使用粒子激光图像测速技术对亚微秒脉冲激励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连续产生诱导漩涡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包含脉冲重复频率和漩涡频率的双频率激励模式的具体形式.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原发型与继发型两类示踪粒子空白区,前者由放电释热的微爆炸作用造成,使得诱导流动远离壁面,能够减小壁面摩擦阻力的作用;以暴露电极左侧继发型空白区被完全吹除作为重复启动激励的临界点.为提高控制效果应采用尽可能高的脉冲重复频率,漩涡时间内脉冲数量应大于10,最大诱导速度随脉冲数量增大而增大,但动量传递效率降低.使用亚微秒脉冲激励具备释热、体积力两种作用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压力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流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J].
程钰锋 ;
聂万胜 ;
车学科 ;
田希晖 ;
侯志勇 ;
周鹏辉 .
物理学报, 2013, 62 (10) :303-310
[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 [J].
聂万胜 ;
程钰锋 ;
车学科 .
力学进展, 2012, (06) :722-734
[3]   低速翼型分离流动的等离子体主动控制研究 [J].
徐长群 ;
杨波 ;
孟宣市 ;
李华星 .
航空工程进展, 2012, 3 (03) :289-293
[4]   纳秒脉冲表面放电等离子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姜慧 ;
邵涛 ;
车学科 ;
章程 ;
李文峰 ;
严萍 .
高电压技术, 2012, 38 (07) :1704-1710
[5]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 [J].
梁华 ;
李应红 ;
宋慧敏 ;
贾敏 ;
吴云 .
实验流体力学, 2011, 25 (04) :22-25+36
[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anosecond-pulse electrical discharges [J].
Poggie, J. ;
Adamovich, I. ;
Bisek, N. ;
Nishihara, M. .
PLASMA SOURCE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22 (01)
[7]   Time behaviour of discharge current in case of nanosecond-pulse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J].
Shao, Tao ;
Jiang, Hui ;
Zhang, Cheng ;
Yan, Ping ;
Lomaev, Mikhail I. ;
Tarasenko, Victor F. .
EPL, 2013, 101 (04)
[8]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Generated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J] . Wu Yun,Li Yinghong,Jia Min,Song Huimin,Su Changbing,Pu Yikang.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 2010 (1)
[9]  
Turbulent Drag Reduction by Surface Plasma through Spanwise Flow Oscillation .2 Jukes T N,Choi K S,Johnson G A,Scott S J. AIAA 2006 -3693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