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述评

被引:10
作者
刘云浪 [1 ]
程胜高 [1 ]
才惠莲 [2 ]
师懿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跨流域调水; 环境管理; 博奕法; 制度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是尝试从生态补偿市场角度解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持续发展问题。从内涵、目的、标准、实施机制、保障制度这5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了对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认识过程,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侧重点与研究不足并评述了国外典型案例,基于此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发现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只是近些年才得以重视,但国外已经形成了从内涵到保障制度的初步理论体系,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从跨流域调水生态服务的特点与生态补偿的市场特征来进行相应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   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J].
才惠莲 .
中国行政管理, 2013, (10) :13-17
[3]   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J].
杨中文 ;
刘虹利 ;
许新宜 ;
王红瑞 ;
刘和鑫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Z1) :326-332
[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J].
魏晓燕 ;
夏建新 ;
吴燕红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5) :214-218+222
[5]  
Computing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n watersheds: An analysis of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n China[J]. Zhengju Dong1,2,5, Yan Yan2,3, Jing Duan2, Xiao Fu2,3, Qingrong Zhou4, Xiang Huang4, Xiangen Zhu4, Jingzhu Zhao1,* 1.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men 36102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3.
[6]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J].
李浩 ;
黄薇 ;
刘陶 ;
彭智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9) :1506-1512
[7]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J].
李浩 ;
黄薇 .
水利发展研究, 2011, 11 (04) :28-31
[9]   跨流域调水利益冲突的博弈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和北京市为例 [J].
党志良 ;
孙健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2) :332-334+347
[10]   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 [J].
才惠莲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