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溶藻细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若干分离特性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李燕
潘伟斌
杨丽丽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华; 溶藻细菌; 溶藻活性物质; 分离;
D O 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Q93 [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5 ; 100705 ;
摘要
为了探索新分离到的3株溶藻细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特性,选择了对水华鱼腥藻生长无抑制作用的淀粉培养基培养溶藻细菌。采用透析、乙醇沉淀、有机溶剂萃取、活性炭吸附与解吸等方法对其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溶藻细菌L7的溶藻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小于3.5kD,溶藻细菌L8、L18的溶藻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在3.5kD~7kD之间;3株溶藻细菌的胞外溶藻活性物质不能用乙醇沉淀法完全分离;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活性物质具较好的亲水性和较强的极性,且都不能被活性炭吸附。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溶藻细菌对藻类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史顺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10
[2]   一种快速检测分离溶藻细菌方法的初探 [J].
吕伟英 ;
赵以军 ;
周瑞 ;
吴广涛 ;
胡蝶 ;
吴刚 .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01) :119-122
[3]   两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J].
刘晶 ;
潘伟斌 ;
秦玉洁 ;
丘焱伦 ;
黄海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2) :17-19+22+116
[4]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J].
裴海燕 ;
胡文容 ;
曲音波 ;
母锐敏 ;
李小彩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796-802
[5]   淡水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探讨 [J].
韩桂春 ;
谷丰 ;
张忠臣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1) :55-57
[6]   铜绿假单胞菌产吩嗪类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对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 [J].
龚良玉 ;
王修林 ;
李雁宾 ;
张传松 ;
梁生康 ;
祝陈坚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494-499+506
[7]   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J].
张勇 ;
席宇 ;
吴刚 .
微生物学通报, 2004, (01) :127-131
[8]   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J].
彭超 ;
吴刚 ;
席宇 ;
夏燕华 ;
张婷 ;
赵以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1) :37-40+56
[9]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J].
胡先文 ;
董元彦 ;
张新萍 ;
叶发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295-297
[10]   Alga-lytic activity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gainst the red tide causing marine alga Heterosigma akashiwo (Raphidophyceae) [J].
Kim, Jeong-Dong ;
Kim, Bora ;
Lee, Choul-Gyun .
BIOLOGICAL CONTROL, 2007, 41 (03) :29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