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绍兴结合带榴闪岩的发现及岩石学、年代学特征

被引:30
作者
汪建国
余盛强
胡艳华
赵旭东
吴鸣
顾明光
机构
[1]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榴闪岩; 冠状体; 后成合晶; 江山-绍兴结合带; 浙江溪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江山—绍兴结合带内浙江溪口一带发现了以岩块、透镜状产出的榴闪岩。榴闪岩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以石榴子石为中心"白眼圈"结构明显,镜下可见石榴子石周围斜长石冠状体,单斜辉石内部及周围由斜长石和角闪石构成的后成合晶与冠状体结构。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在白石山头榴闪岩中获得主要变质年龄(451+8/-18)Ma。江山—绍兴结合带榴闪岩的发现为研究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碰撞拼贴历史提供了新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56 / 13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绍-江古陆对接带深成杂岩厘定及其成因环境判别 [J].
水涛 ;
钱俊锋 ;
周乐尧 ;
邱郁双 ;
吴竹明 ;
朱鲁生 ;
刘荣 ;
徐菲琪 .
科技通报, 2012, (11) :32-41
[2]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J].
杨明桂 ;
刘亚光 ;
黄志忠 ;
吴富江 ;
宋志瑞 .
中国地质, 2012, 39 (01) :43-53
[3]   赣西南地区寒武纪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J].
郑宁 ;
李廷栋 ;
耿树方 ;
宋志瑞 ;
阎丽艳 .
中国地质, 2011, 38 (06) :1454-1466
[4]   钦-杭接合带之构造特征 [J].
胡肇荣 ;
邓国辉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 (02) :114-122
[5]   中国东南陆区岩石圈结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J].
杨明桂 ;
黄水保 ;
楼法生 ;
唐维新 ;
毛素斌 .
中国地质, 2009, 36 (03) :528-543
[6]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J].
潘桂棠 ;
肖庆辉 ;
陆松年 ;
邓晋福 ;
冯益民 ;
张克信 ;
张智勇 ;
王方国 ;
邢光福 ;
郝国杰 ;
冯艳芳 .
中国地质, 2009, 36 (01) :1-16+255+17
[7]   武夷山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王淼 ;
舒良树 .
中国地质, 2007, (04) :572-583
[8]   江绍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初探 [J].
胡开明 .
浙江地质, 2001, (02) :1-11
[9]   江山-绍兴碰撞带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 [J].
竺国强 ;
张福祥 ;
杨树锋 ;
陈汉林 ;
姜继双 ;
陈梓军 ;
程晓敢 .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35-38+40-42
[10]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J].
赵风清,金文山,甘晓春 .
安徽地质, 1994, (Z1) :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