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还是均衡:重塑大国经济地理的战略选择——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和影响因素的跨国分析

被引:34
作者
张亮靓 [1 ,2 ]
孙斌栋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国家经济地理; 大国; 城市规模分布; 均衡; 影响因素; 跨国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关于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学家主张要素向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自由流动,而城市和经济地理学家则认为应对不发达地区发展给予支持。本文以国家尺度的城市规模分布来测度经济地理格局和城市化空间结构,综合运用截面和面板双重估计方法,探索了国家经济地理格局与国家规模的关系。结论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表征国家规模的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与国家经济地理的均衡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即大国的经济地理倾向于多中心均衡布局。机制在于,经济中心的辐射半径不是无限的,地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距离对于生产力和城市化布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先极化后均衡的演化趋势;城市化率和非农产业比重的提高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样也会促进国家经济地理格局向均衡方向发展。再考虑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和中国地大物博的既有现实,本文政策启示是,大国的经济地理和城市化格局应该走适度均衡发展之路,国家采取空间干预政策促进中国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19 / 14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