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生成性课程设计与实施

被引:34
作者
余胜泉 [1 ,2 ]
万海鹏 [1 ,2 ]
崔京菁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学习元; 生成性课程; 协同知识建构; 发展性教学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生成性课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知识的协同建构和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深度思考、交流和互动。该研究针对目前网络课程固化、封闭、机械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学生浅层次学习严重、学习效率低、积极性较弱等,根据生成性课程的基本思想,利用学习元平台资源生成与进化的特征,设计和实施了一门师生协同建构、互教互学的课程,通过生成性教学目标、开放性教学活动、个性化课程资源、同伴互助的知识建构、交互性学习过程、发展性教学评估等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投入水平,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支持课程大规模开放的学习技术 [J].
余胜泉 ;
万海鹏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7) :7-18
[2]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 [J].
余胜泉 ;
陈敏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1) :100-110
[3]   开放环境下学习资源内容进化的智能控制研究 [J].
杨现民 ;
余胜泉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09) :83-88
[4]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 [J].
王佑镁 .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8) :80-84
[5]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J].
程罡 ;
余胜泉 ;
杨现民 .
开放教育研究, 2009, 15 (02) :27-36
[6]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 [J].
余胜泉 ;
杨现民 ;
程罡 .
开放教育研究, 2009, 15 (01) :47-53
[7]   What seams do we remove in mobile-assisted seamless learn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Wong, Lung-Hsiang ;
Looi, Chee-Kit .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57 (04) :2364-2381
[8]  
Computer Support for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ies[J] . 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ter.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 199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