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27
作者
蓝永超 [1 ]
朱云通 [2 ]
刘根生 [2 ]
喇承芳 [2 ]
沈永平 [1 ]
石明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温; 降水; 趋势; 突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及整个黄河源区1960-2014年期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并明显高于过去50 a全球与我国气温的升幅,且各气温系列升幅差异不大;而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的上升态势较年际变化的更为显著,但不同区域各季气温升幅差异较大.各区气温均在1996年后出现一个跃动,跃动后各气温系列均值较跃动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各区各季降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近50余年来,总体上整个河源区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河源区的上半部分,即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之间等海拔较高的区域年降水量增长比较显著,而源区的下半部分,即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之间的区域,年降水呈减少态势,并且对全区平均降水量与产流量贡献最大的吉迈-玛曲之间的区域,年降水量的减少非常显著.各区冬春季和夏季降水量普遍呈增长态势,秋季是河源区各季节中降水唯一减少的季节,其中吉迈-玛曲之间的区间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最为显著.各区域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较其年际变化差异更大,但近十余年来大部分区域各季降水普遍偏多.各区域降水系列亦有突变发生,但突变时间并不像气温系列那样一致;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突变大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降水量突变大都发生在1986年,春季和冬季降水量突变的时间杂乱无序;突变前后系列均值有增有减,且幅度大小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渭河上游典型小流域水文特征差异性分析 [J].
黄晨璐 ;
杨勤科 ;
黄维东 ;
宋阁庆 ;
刘雅慧 .
冰川冻土, 2015, 37 (05) :1312-1322
[2]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齐冬梅 ;
李跃清 ;
陈永仁 ;
赵旋 ;
周长艳 .
冰川冻土, 2015, 37 (04) :1075-1086
[3]   黄河源区近期气候暖湿化的考证及其水文影响(英文) [J].
田辉 ;
蓝永超 ;
文军 ;
金会军 ;
王澄海 ;
王欣 ;
康悦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5, 25 (06) :643-668
[4]   叶尔羌河上游不同流域夏季气候和径流变化研究 [J].
陈昱凝 ;
胡林金 ;
颜伟 ;
张明煊 ;
刘景时 ;
德吉 .
冰川冻土, 2014, 36 (03) :678-684
[5]   陕西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周期分析 [J].
刘闻 ;
曹明明 ;
宋进喜 ;
邱海军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5) :865-874
[6]   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 [J].
蓝永超 ;
鲁承阳 ;
喇承芳 ;
沈永平 ;
金会军 ;
宋洁 ;
文军 ;
刘金鹏 .
冰川冻土, 2013, (04) :920-928
[7]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 [J].
陈少勇 ;
王劲松 ;
郭俊庭 ;
芦旭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5) :832-844
[8]   黄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 [J].
李林 ;
申红艳 ;
戴升 ;
肖建设 ;
时兴合 .
地理学报, 2011, 66 (09) :1261-1269
[9]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周期变化与突变分析 [J].
吕少宁 ;
李栋梁 ;
文军 ;
王磊 ;
刘蓉 ;
王欣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378-1385
[10]   内蒙古地区气温变化的季节和区域差异 [J].
陈效逑 ;
彭嘉栋 ;
李慧敏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