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气候对Heinrich2事件的响应:来自石笋的高分辨率记录

被引:15
作者
陈仕涛
汪永进
吴江滢
刘殿兵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东亚季风; 末次盛冰期; Heinrich2事件; 石笋; 神农架;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说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东亚季风经向环流特征。在24.3kaB.P.左右,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持续时间近1ka,指示一次显著的弱夏季风事件,与北大西洋倒数第二次冰漂碎屑事件(Heinrich2)同步发生,可视为东亚季风气候对H2事件的响应。高分辨率的δ18O序列揭示了H2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1)事件发生的突变性,石笋δ18O记录指示事件发生时在100a内δ18O从-8.59‰迅速正偏为-6.75‰,振幅达1.84‰;(2)事件结束的渐变性,δ18O正偏到-6.75‰后便以阶梯状缓慢负偏到-8.86‰至事件结束,持续时间近900a。这一过程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表现的季风强弱转换方式基本一致,说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型事件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事件的突变可能受北大西洋驱动并经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放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南京葫芦洞石笋δ13C对冰期气候的复杂响应与诊断 [J].
孔兴功 ;
汪永进 ;
吴江滢 ;
LR Edward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47-1052
[2]   沿三条水汽输送路径的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 [J].
章新平 ;
田立德 ;
刘晶淼 ;
姚檀栋 .
地理科学, 2005, (02) :190-196
[3]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J].
程海 ;
艾思本 ;
王先锋 ;
汪永进 ;
孔兴功 ;
袁道先 ;
张美良 ;
林玉石 ;
覃嘉铭 ;
冉景丞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157-163
[4]   末次冰期贵州七星洞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 [J].
张美良 ;
程海 ;
袁道先 ;
林玉石 ;
覃嘉铭 ;
章程 .
地球学报, 2004, (03) :337-344
[5]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J].
吕连清 ;
方小敏 ;
鹿化煜 ;
韩永翔 ;
杨胜利 ;
李吉均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4, (11) :1091-1098
[6]   贵州都匀七星洞石笋剖面晚更新世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学 [J].
覃嘉铭 ;
袁道先 ;
程海 ;
林玉石 ;
张美良 ;
王华 ;
冯玉梅 ;
涂琳玲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18-324
[7]   贵州荔波1.5万年以来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 [J].
张美良 ;
程海 ;
林玉石 ;
覃嘉铭 ;
张会领 ;
涂琳玲 ;
王华 ;
冯玉梅 .
地球化学, 2004, (01) :65-74
[8]   关于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大范围冰盖存在可能性的再研究 [J].
姜大膀 ;
王会军 ;
郎咸梅 .
大气科学, 2004, (01) :1-6+161
[9]   西太平洋暖池温区中心沉积物磁化率记录的YD和Heinrich冷事件 [J].
汤贤赞 ;
陈忠 ;
颜文 ;
陈木宏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5) :491-495
[10]   石笋记录的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突变性特征 [J].
汪永进 ;
刘殿兵 ;
吴金全 ;
吴江滢 ;
汪永进 ;
蔡演军 ;
H.Cheng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