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气候对Heinrich2事件的响应:来自石笋的高分辨率记录

被引:15
作者
陈仕涛
汪永进
吴江滢
刘殿兵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东亚季风; 末次盛冰期; Heinrich2事件; 石笋; 神农架;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说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东亚季风经向环流特征。在24.3kaB.P.左右,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持续时间近1ka,指示一次显著的弱夏季风事件,与北大西洋倒数第二次冰漂碎屑事件(Heinrich2)同步发生,可视为东亚季风气候对H2事件的响应。高分辨率的δ18O序列揭示了H2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1)事件发生的突变性,石笋δ18O记录指示事件发生时在100a内δ18O从-8.59‰迅速正偏为-6.75‰,振幅达1.84‰;(2)事件结束的渐变性,δ18O正偏到-6.75‰后便以阶梯状缓慢负偏到-8.86‰至事件结束,持续时间近900a。这一过程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表现的季风强弱转换方式基本一致,说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型事件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事件的突变可能受北大西洋驱动并经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放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朱兆泉, 1999
[12]  
E levated and variable values of13C in speleothem s in a B ritish cave system .2 B aker A,Ito E,Sm art P L,M cE w an R F. C hem G eol . 1997
[13]   末次冰期南京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GRIP冰芯对比 [J].
汪永进 ;
吴江滢 ;
吴金全 ;
穆西南 ;
许汉奎 ;
陈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33-539
[14]   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 [J].
刘东生 ;
张新时 ;
熊尚发 ;
秦小光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385-396
[16]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J].
姚檀栋 ;
施雅风 ;
秦大河 ;
焦克勤 ;
杨志红 ;
田立德 ;
L.G.Thompson ;
E.Mosley-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447-452
[17]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姚檀栋 .
冰川冻土, 1997, (02) :3-10+12-19
[18]   最后两个冰期黄土中记录的Heinrich型气候节拍 [J].
郭正堂,刘东生,吴乃琴,吕厚远,韩家 .
第四纪研究, 1996, (01) :21-30
[19]   论季风气候对我国雨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J].
卫克勤,林瑞芬 .
地球化学, 1994, (01)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