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发展秩序:非精英农民城市化的核心机制——家庭视角下江汉平原的农民城市化

被引:42
作者
陈文琼 [1 ]
刘建平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农业剩余; 家庭发展秩序; 城市化; 非精英化; 就近半城市化;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8.02.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旨在从家庭视角出发,揭示和提炼农民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内在机理和发生机制。通过对中部普通农业型村庄农民城市化现象的田野调查和分析发现:城市化参与的主体是具体的农民家庭;农民家庭城市化的动力和目标是成为有尊严的、能在城市体面生活下去的"新市民";农村正遭遇着全方位资源匮乏,城市化参与的主体正经历着快速的非精英化过程;"非精英化"与"体面生活"成为一组突出的悖论,然而非精英农民家庭正以"家庭发展秩序"化解着这组悖论,非精英农民家庭正广泛地参与着体面城市化实践。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揭示了"家庭发展秩序"及其具体内容——"年轻人发展、中年人支撑和老年人自养",并指出传统家庭制度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基本制度是"家庭发展秩序"赖以生成的重大制度保障,江汉平原相对丰富的农业剩余是该秩序的重要经济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1+156 +1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