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82
作者:
张灿
[1
,2
]
徐涵秋
[1
,2
]
张好
[1
,2
]
唐菲
[1
,2
]
林中立
[1
,2
]
机构:
[1]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线性光谱混合分析;
长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曾因生态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经过多年以植树为主的生态修复,该县生态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论文首先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原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形阴影进行修正的方法来获取植被覆盖度。精度验证表明,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中加入山地指数(NDMVI)波段能够削弱地形阴影问题,提高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汀2001—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评价了长汀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3 a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2001年的75.1%上升到2013年的86.5%。RSEI生态指数值也随之上升,生态等级为优良的面积比例从85.83%增加到90.59%,反映了长汀县生态质量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植被的生态效应定量研究表明,长汀县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RSEI生态指数值至少提高10%,植被覆盖度的生态提升效应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