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8
作者
张志斌 [1 ]
母贤永 [2 ]
刘瑛 [1 ]
柏青 [1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2] 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学校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业余训练; 体育后备人才; 绵阳;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2.06.025
中图分类号
G807 [体育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我国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招不来、出不去的现状。提出"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绵阳市进行实践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并富有成效的,"初中布点"拓宽了后备人才来源;"高中集中"整合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学对接"解决了未进入高水平专业队的参训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同时也化解了竞技体育低成才率与高淘汰率的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J].
柴如鹤 .
体育学刊, 2011, 18 (06) :91-93
[2]   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J].
胡小明 .
体育科学, 2011, 31 (06) :5-9
[3]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J].
薛原 ;
刘文华 ;
曾朝恭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4 (06) :84-87
[4]   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J].
金学斌 ;
石勇 ;
杨建设 ;
姜冠军 ;
方程 ;
张军 ;
张瑶 ;
李刚 ;
孙启凯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7 (02) :142-145
[5]   关于构建运动员合理退出机制的几点思考 [J].
刘建和 ;
毛俐亚 ;
蒲鸿春 ;
岳海鹏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 (06) :656-660
[6]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J].
阳艺武 ;
刘同员 .
体育学刊, 2009, 16 (05) :45-48
[7]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及投资状况研究 [J].
周建梅 ;
钟秉枢 ;
张志华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5) :594-596
[8]  
运动训练学.[M].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