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棉2012年“7·14”唐家沟泥石流特征

被引:18
作者
谢洪 [1 ,2 ]
刘维明 [1 ,2 ]
赵晋恒 [1 ,2 ,3 ]
胡凯衡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泥石流; 沟床起动型; 堵塞-溃决; 弯道超高; 山地灾害链; 田湾河流域;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2年7月14日,四川石棉田湾河流域唐家沟暴发泥石流,造成2人死亡、5人失踪及巨大经济损失。泥石流由沟道中上游局地强暴雨激发,形成机制为沟床起动型,持续过程约1h,泥石流总量约85×104 m3,为低频率特大规模泥石流。唐家沟的相对高度为3 139m,沟道陡急而多急弯、卡口,导致泥石流在运动中反复堵塞-溃决,堵塞系数为2.5~3.0;在沟道中下游,泥石流获得了原有沟床堆积物的补给,使固体物质补给区范围扩大,规模增大,危害能力增强;流体含有2%4.4%的黏粒,黏度较大,重度达20.6kN·m-3,搬运力极强,搬运至沟口的最大石块体积约235m3,质量约645t;流体的直进性强,弯道超高高度高于11m。泥石流堵塞田湾河并形成溃决灾害,构成了泥石流-堰塞湖-山洪组成的山地灾害链,危害由沟道延伸至主河两岸的较大范围。当地森林植被茂密,但泥石流十分发育,表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仍需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防范。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山地灾害链 [J].
钟敦伦 ;
谢洪 ;
韦方强 ;
刘洪江 ;
汤家法 .
山地学报, 2013, 31 (03) :314-326
[2]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链 [J].
徐梦珍 ;
王兆印 ;
漆力健 .
山地学报, 2012, 30 (04) :502-512
[3]   汶川县泥石流沟在汶川“5.12”地震后的活动趋势 [J].
余斌 ;
谢洪 ;
王士革 ;
章书成 ;
鲁科 ;
韩林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6) :68-73
[4]   泥石流流域岩性的坚固系数与暴发频率的关系 [J].
鲁科 ;
余斌 ;
韩林 ;
谢洪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9) :980-990
[5]   泥石流警报技术探索 [J].
钟敦伦 ;
张金山 ;
谢洪 ;
崔鹏 .
山地学报, 2011, 29 (02) :234-242
[6]   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 [J].
宋志 ;
李宗亮 ;
巴仁基 ;
刘宇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4) :416-419+435
[7]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J].
谢洪 ;
钟敦伦 ;
矫震 ;
张金山 .
山地学报, 2009, (04) :501-509
[8]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 [J].
谢洪 ;
王士革 ;
孔纪名 .
山地学报, 2008, (04) :396-401
[9]   贡嘎山地区泥石流形成的水热组合分析 [J].
徐小飞 ;
马东涛 ;
何德伟 ;
黄海 .
山地学报, 2007, (04) :431-437
[10]   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与类型 [J].
谢洪 ;
钟敦伦 ;
韦方强 ;
王士革 .
山地学报, 2004, (02) :2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