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古地磁年代学及喜马拉雅山抬升记录

被引:43
作者
岳乐平
邓涛
张睿
张兆群
F.Heller
王建其
杨利荣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ETH
[4]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系
[5] 西安
[6] 中国科学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
[7]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8] 北京
[9] 西北大学地质系
[10] Zurich Switzerland CH
关键词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 古地磁年代学; 三趾马动物群; 喜马拉雅山抬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8 [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件 .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所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层年龄大约为 7.0~ 6 .7MaB .P .,隐示着此时青藏地区三趾马生活区与当时的华北平原三趾马生活区有着大体相当的地理、气候环境 .之后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 ,断陷盆地下沉 ,并在 5 .9~ 3.6MaB .P .期间湖盆面积最为广阔 .青藏高原抬升而华北平原沉降 ,中国西部地区地形高于东部 ,东西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差异 .3.6MaB .P .由于青藏地区持续强烈隆升 ,西部地区河流切穿古老湖盆 ,3.2 0MaB .P .吉隆—沃马湖盆萎缩 ,于 1.7MaB .P .逐渐消失 ,进入侵蚀切割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009 / 10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祁连山北缘酒东盆地晚新生代磁性地层[J]. 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2]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3]   中国西部新生代岩石圈汇聚和东部岩石圈离散的耦合关系与古环境格局演变的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季建清 ;
张进江 ;
刘福田 ;
刘建华 ;
闫晓蔚 .
第四纪研究, 2001, (04) :303-312
[4]   兰州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环境记录 [J].
岳乐平 ;
F. Heller ;
邱占祥 ;
张莉 ;
颉光普 ;
邱铸鼎 ;
张云翔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8) :1998-2003
[5]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傅容珊 ;
徐耀民 ;
黄建华 ;
李力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46-355
[6]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 [J].
傅容珊 ;
李力刚 ;
黄建华 ;
徐耀民 ;
常筱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5) :609-617
[7]   甘肃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绝对年代测定与划分 [J].
方小敏 ;
李吉均 ;
朱俊杰 ;
陈怀录 ;
曹继秀 .
科学通报, 1997, (14) :1457-1471
[8]   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隆起 [J].
王富葆 ;
李升峰 ;
张捷 ;
阎革 ;
申旭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29-335
[9]   西藏三趾马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及其对高原隆起的意义 [J].
黄万波 ;
计宏祥 .
科学通报, 1979, (19) :885-888
[10]   西藏吉隆盆地上新世沉积相、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 [J].
陈万勇 ;
范贵忠 ;
于浅黎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4) :261-2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