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协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

被引:35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周姝豆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要素流动; 区域协调一体化; 市场分割; 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模型; 对外开放水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优化生产要素流动方式、协调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本文借助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区域协调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及提高区域协调一体化水平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政策含义:全国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优化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张辽.华中科技大学.2013, 02
[2]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D].邹璇.南开大学.2009, 07
[3]  
论区域要素流动.[D].义旭东.四川大学.2005, 03
[4]   中国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要素流动与技术扩散 [J].
郭晗 ;
任保平 .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12) :10-17
[6]   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外贸增长与转型升级——基于PVAR的实证分析 [J].
陆善勇 ;
李国英 .
经济管理, 2015, 37 (12) :31-38
[7]   区域间运输成本、要素流动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J].
韩彪 ;
张兆民 .
财贸经济, 2015, (08) :143-155
[8]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 [J].
张少军 ;
刘志彪 .
经济管理, 2013, 35 (08) :30-40
[9]   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 [J].
盛斌 ;
毛其淋 .
世界经济, 2011, (11) :44-66
[10]   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 [J].
赵君丽 .
经济问题, 2011, (04) :14-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