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协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

被引:35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周姝豆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要素流动; 区域协调一体化; 市场分割; 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模型; 对外开放水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优化生产要素流动方式、协调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本文借助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区域协调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及提高区域协调一体化水平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政策含义:全国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优化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72-82
[12]   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42-52
[13]   各地区省域经济综合开放程度的测定 [J].
庞智强 .
统计研究, 2008, (01) :47-50
[14]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
Keller, Wolfgang ;
Yeaple, Stephen R.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9, 91 (04) :821-831
[15]  
基于生产要素流动的京津冀区域协作研究.[D].刘浩.河北工业大学.2012, 04
[16]   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J].
李小平 ;
陈勇 .
统计研究, 2007, (07) :22-28
[17]   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中国改革, 1999, (0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