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分布及其流变学特征

被引:8
作者
李辛子 [1 ]
刘彬 [1 ]
武晓玲 [1 ]
刘国萍 [1 ]
冯琼 [1 ]
付孝悦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关键词
蠕变断裂; 接触应变带; 流变学; 膏盐层; 通南巴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层位稳定,形态分布一般平稳连续;当上、下能干层(白云岩层)受到褶皱及断层影响发生形变时,膏盐层呈丘状、楔状、纺锤状等异常膏盐体形态。膏盐层具有多层分布(57~110层)、累计厚度大(273~415 m)的特征,其空间展布与上、下能干层的形态和构造特征关系密切:①白云岩岩层的初始主波长大于膏盐层厚度,能干层间及其所夹膏盐层互相影响,膏盐层变形受接触应变带影响较大,易于形成不协调褶皱;②受应力、温度、流体等因素影响,膏盐岩容易发生蠕变断裂,并在上、下能干层断裂的触发下,发生蠕变流动,形成异常膏盐体。多层分布的膏盐层其封闭能力较单一、巨厚膏盐层的封闭能力弱;异常膏盐体的厚度显著增大,其周围可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关于加强流变构造学研究的建议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0-15
[2]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J].
金之钧 ;
龙胜祥 ;
周雁 ;
沃玉进 ;
肖开华 ;
杨志强 ;
殷进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71-583+593
[3]   分形褶皱复杂性的流变因素研究 [J].
侯贵廷 .
地学前缘, 2005, (04) :347-351
[4]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J].
卢庆治 ;
胡圣标 ;
郭彤楼 ;
李忠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110-1116
[5]   膏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王东旭 ;
曾溅辉 ;
宫秀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329-333
[6]   地壳主要岩石流变参数及华北地壳流变性质研究 [J].
周永胜 ;
何昌荣 .
地震地质, 2003, (01) :109-122
[7]   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J].
江燕 ;
臧绍先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3) :456-463
[8]   岩石变形所反映的地震作用过程——第13届国际变形机理、流变学和构造学学术会议概述 [J].
姚大全 .
国际地震动态, 2001, (07) :9-12
[9]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应力场研究-以川东北地区为例 [J].
黄继钧 .
地质科学 , 2000, (02) :140-150
[10]  
通南巴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分析.[M].罗开平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