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洛扎地区侏罗、白垩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8
作者
夏军
钟华明
童劲松
鲁如魁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安徽合肥,安徽合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徽合肥,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 古地理; 洛扎;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3 ;
摘要
藏南洛扎地区侏罗、白垩纪处于印度板块被动边缘一侧,共划分9个沉积相带、9个沉积亚相。日当组由南而北,海水由浅变深,可划分3个相带;陆热组总体处于陆棚环境;遮拉组处于陆棚—深海盆地环境,沿绒布断裂以北,发育拉张环境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总体沿断裂一带呈中心式喷发,其沉积背景为深水盆地相,发育放射虫硅质岩等;维美组为深水背景,在硅质岩、泥质沉积的陆棚—盆地区,有浅水物质的夹层,发育深切河谷的水道沉积物与浊流沉积物共存现象,并对下伏地层产生强烈的下切;桑秀组区内再次表现为强烈的伸展拉张,绒布断裂可能初现,沿断层发育中心式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出现火山爆发角砾、枕状熔岩、柱状节理发育的安山岩,并在断裂北侧形成滑塌角砾岩,而南部相对平静,沉积一套陆棚相的泥质沉积物;甲不拉组显现“一隆两坳”的地貌单元,北侧绒布断裂以北为开阔海陆棚环境,洛扎以南为闭塞湖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J].
任纪舜 ;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2004, (01) :1-11
[2]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3]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J].
梅冥相 ;
徐德斌 ;
周洪瑞 .
沉积学报, 2000, (01) :43-49+62
[4]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J].
史晓颖 ;
雷振宇 ;
阴家润 .
地质学报, 1996, (01) :73-83+98
[5]   滑塌堆积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抗 .
岩相古地理, 1994, (06) :15-24
[6]  
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M].车自成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地质出版社.2001,
[8]  
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夏代祥;刘世坤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9]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刘宝;曾允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