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40
作者:
王登红
应立娟
王成辉
陈郑辉
许建祥
曾载淋
陈毓川
徐珏
白鸽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赣南地质大队
[4]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铂族元素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P618.5 [贵重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1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