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被引:36
作者
杨理华
刘东生
机构
[1] 河北省地震队
[2]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东西; 曲河; 分水岭; 构造特征; 分水线; 新构造运动; 喜山运动; 地壳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第三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由于这里较多的保存着近期地壳发育历史上一系列高原和高山形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根据孢粉分析的资料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第四纪古地理的一些问题 [J].
周昆叔 ;
陈硕民 ;
叶永英 ;
梁秀龙 .
地质科学 , 1973, (02) :133-151
[2]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青藏高原东西向诸山系形成的探讨 [J].
常承法 ;
郑锡澜 .
中国科学, 1973, (02) :190-201
[3]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 [J].
穆恩之 ;
尹集祥 ;
文世宣 ;
王义刚 ;
章炳高 .
地质科学, 1973, (01) :13-36
[4]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陶君容 ;
孙湘君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3, (01) :103-119
[5]   希夏邦马峯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 [J].
施雅风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 1964, (10) :92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