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38
作者
陈亮
山口聪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童启庆
机构
[1] 浙江大学茶学系
[2] 爱媛大学农学部蔬菜花卉研究室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RAPD; 山茶属; 茶组;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
D O I
10.13305/j.cnki.jts.2002.01.004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陈亮
    虞富莲
    童启庆
    [J]. 茶叶科学, 2000, (02) : 89 - 94
  • [2]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
    陈亮
    童启庆
    高其康
    束际林
    虞富莲
    [J]. 茶叶科学, 1997, (02) : 25 - 26+28-30
  • [3] 贵州大树茶的核型变异与进化
    梁国鲁
    周才琼
    林蒙嘉
    陈家玉
    刘君素
    [J]. 植物分类学报, 1994, (04) : 308 - 315+395
  • [4] 山茶属茶组植物的订正
    闵天禄
    [J]. 云南植物研究, 1992, (02) : 115 - 132
  • [5]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
    杜琪珍
    李名君
    刘维华
    王海思
    [J]. 茶叶科学, 1990, (02) : 1 - 12
  • [6] 茶叶植物资源的订正
    张宏达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1)
  • [7] 茶树的系统分类
    张宏达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1)
  • [8] 世界山茶属的研究[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闵天禄主编, 2000
  • [9] Using the shifted multiplicative model to search for “separability” in crop cultivar trials[J] . P. L. Cornelius,M. Seyedsadr,J. Cross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1)